恒基地產作為良好企業公民,努力為香港的社會、經濟及環境等方面作出貢獻,務求在爭取業務表現的同時,亦能為社會帶來長遠裨益。我們致力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集團業務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並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策略,當中包括四大驅動要素︰環保為地球、創新為未來、關愛為人群、誠心為社區,以審視和實踐我們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貢獻。根據該發展策略,集團與員工、社區團體、組織及政府攜手合作,每年均策劃社區項目,持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改變。集團於2011年設立了「恒基溫暖工程基金」,作為集團、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慈善公益及捐獻的平台,支持及推動一系列多元化的社區項目,並為香港和內地貧困和不幸的人士施以援手。自成立以來,集團已透過基金撥款及資助共逾800項公益慈善項目,惠及社會不同階層人士。
此外,集團創辦人李兆基博士對慈善工作不遺餘力,透過「李兆基基金」捐資支持多個香港、內地及海外的教育及公益項目,歷年捐獻數以十億港元計,受惠人士不計其數,更首創捐地計劃,包括興建香港最大的安老院及護理中心和青年宿舍,以減輕香港住屋之迫切需求。有關李兆基博士個人慈善捐獻項目,請瀏覽其網站:http://www.leeshaukee.com.hk/。
集團一直與員工、社區團體、組織及政府緊密合作,回應社會需要。多年以來,集團積極推動多項社會公益項目,當中重點項目包括扶貧、環境保護、青年發展、文化藝術和支持社會企業等,致力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改變,更為下一代締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恒基地產連奪全球最具創新力知識型機構大獎2021及香港最具創新力知識型機構大獎2021
恒基地產榮獲《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頒發
ESG 領先企業大奬2021
集團一直與員工、社區團體、組織及政府緊密合作,回應社會需要。多年以來,集團積極推動多項社會公益項目,當中重點項目包括扶貧、環境保護、青年發展、文化藝術和支持社會企業等,致力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改變,更為下一代締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扶貧
過渡性房屋項目
恒基地產的眾多社區投資之中,支持發展過渡性房屋為其中重要一環。我們與政府及社福機構合作,為輪候公屋及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基層家庭提供過渡性房屋。2019年,恒基地產促成了香港最大的過渡性房屋計劃,借出一個位於新界元朗江夏圍的428,000平方呎土地,為期7年,用作興建過渡性房屋。該項目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既環保又創新,將興建1,998個組合屋單位,預計在整個項目期間為40,000名正在輪候公共房屋的基層市民,提供過渡性房屋。在此之前,恒基地產亦支持了香港首個組合過渡性房屋項目,在2018年提供了位於深水埗南昌街的8,000平方呎重建地盤,共提供約9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為期兩年,至今合共惠及逾170名弱勢人士,項目於2020年入伙。此外,集團亦借出位於錦田和牛潭尾南的土地以發展組合過渡性房屋項目。
恒基地產為全港首家參與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大型企業,至今共提供近300個市區短期空置單位予15個項目,惠及約550個低收入家庭,共約1,700名市民,讓他們得以低廉的租金,租住過渡性房屋,為期兩年。
扶貧委員會「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計劃
「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計劃是恒基地產其中一個長期社區公益項目,計劃由扶貧委員會在2014年開展,旨在獎勵在逆境中具奮鬥精神,保持正面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的基層學生,提升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集團自2014年透過計劃向有經濟困難的優異學生頒發獎學金,支持他們繼續努力學習,追尋理想,累計共逾1,521名「明日之星」學生受惠,協助他們力爭上游。
家園便利店
「家園便利店」是連鎖式不牟利便利店,10年間共開設了13間分店,向逾250,000名會員以低廉價格售賣食物及日常用品,全部會員均是有特殊需要人士或弱勢社群。「家園便利店」由集團副主席李家傑博士於2012年推動創立,並由「恒基溫暖工程基金」作始創贊助。自2013年起,「家園便利店」由「李兆基基金」全額出資支持其營運。「家園便利店」是創新的扶貧計劃,印證了集團如何長期而全面地支持有利民生、具前瞻性的社區項目。集團除了提供首年資助外,亦積極參與和支援其營運工作,協助他們集結更多社會資源,為弱勢社群提供適切的援助。
香港社區網絡「葵青少數族裔『築夢』計劃」
集團自2014年起贊助該計劃,向少數族裔人士及低收入人士提供實質及有效的支援,共建關愛和平等的社會。計劃提供多元化服務,包括協助就學、就業及融入社會。自集團成為該計劃贊助機構以來,其累計已惠及逾890,000人。
環境保護
植林優化計劃
恒基地產經年投入支持具長遠效益的環保行動,並與主要持份者並肩合作,宣揚對抗氣候變化的信息,和提升生物多樣性。
漁農自然護理署多年以來推廣植樹,集團是長期支持者之一。而隨著這些推廣種植林木和相關的環保已行動越見規模,集團亦相應加強我們的支持和參與度。自2007年起,集團已透過參與和支持各項植樹活動,合共在本港種植逾43,000棵樹苗。當中,為響應漁農自然護理署推行的「植林優化計劃」,我們於2017年起開始贊助香港地球之友及綠惜地球的五年植樹計劃,合共種植超過14,000棵樹苗。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支持相關行動,透過種植本地樹種,提高林木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價值。
綠色力量環島行
一年一度的綠色力量環島行是全港最大規模的慈善行山比賽活動之一。集團自2006年起擔任該比賽之首席贊助商,每年均派出隊伍參賽,以支持「綠色力量」長遠的環保教育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香港分會「地球一小時」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每年舉辦「地球一小時」活動,呼籲全球各大城市透過簡單的熄燈動作,喚起大眾對氣候變化危機的關注。集團自2009年起贊助及參與該活動,旗下的物業亦全力支持此項有意義的活動,為關愛地球出一分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香港分會「步走大自然@米埔」
該項年度步行活動在被譽為「觀鳥者天堂」的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行,參加者在籌款的同時,亦可以欣賞香港的自然環境,別具意義。恒基地產自2010年起一直贊助該活動,至今吸引了近25,000名參加者籌款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繼續推行其保育及教育工作。
綠惜地球 – 撐綠惜慈善夜行
自2018年起,恒基地產一直支持綠惜地球這一年一度的籌款活動,旨在讓參與者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同時傳播珍愛地球的訊息。今年,集團再次成為活動的衛星贊助商,招募員工參與。過去4年累計約2,900人參與活動。
青年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青年共享空間計劃」
該計劃以商界、非政府機構及政府攜手協作模式推行,旨在提供合適地方用作共用工作空間或創作室,以支持本港的青年發展。
2019年,恒基地產以港幣一元的象徵式租金,提供長沙灣創匯國際中心的6個單位予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和香港展能藝術會,營運期為6年。這些單位已租予本地藝術團體/藝術家,以及發展成為殘疾人士及展能藝術家訓練中心。藝發局將其4個單位命名為「ADC藝術空間(創匯國際中心)」,2021年共有9位藝術家和兩個表演藝術團體透過公開招租方式進駐藝術空間。
香港展能藝術會利用恒基地產提供的租用場地設立了「藝方」。在2021年,逾4,500人共接受了1,581個小時的培訓,當中包括展能藝術家。「藝方」亦與超過2,500名藝術工作者合作,共同推廣共融藝術。
香港特區政府「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
恒基地產自2018年便開始參與支持該項由香港特區政府推行的實習計劃,旨在培育本港青少年對各地職場文化和就業前景的了解,及擴闊其國際視野。2019年,我們在北京、上海及廣州共提供了12個實習名額,為期八星期,讓實習學生親身體驗內地市場及租賃工作的運作情況。集團至今共提供了24個實習名額。
香港夏橋計劃
「香港夏橋」為一個非牟利、免學費的暑期及課餘增益課程,旨在幫助家境清貧的學生拓展個人潛能、英語水平及學業表現。集團自2006年起贊助該計劃,累計支持了共約3,700學生及1,400名義務學生導師,又招募集團義工隊隊員,協助該計劃舉辦慈善步行籌款。
城市土地學會-UrbanPlan
恒基地產自2020年起贊助城市土地學會「UrbanPlan」教育計劃。該計劃於2018年首次在香港試行,是一個切合現實環境、以課堂為本的互動工作坊,旨在讓中學生透過體驗和專題式學習,探討城市議題。該計劃在2020-21學年期間共舉辦了8場工作坊,共292名學生受惠。
文化藝術
法國五月藝術節
法國五月藝術節是亞洲最大型的文化盛事之一,每年五至六月,法國五月舉辦超過120場文化活動,吸引逾100萬人參與。集團自2008年起贊助該藝術節,為本港及澳門數以百萬計市民帶來豐富的藝術體驗。
地區文化及藝術活動
集團積極支持地區文化及藝術活動,其中包括自2010年起贊助「中西區區節」,及自2007年起贊助荃灣區節日燈飾及除夕倒數活動,兩項活動至今分別吸引了逾112,000名及270萬名參觀者;另外我們自2017年起贊助「元朗藝術節」,至今吸引了約30,000名參觀者。
義務工作重點活動
恒基溫暖工程義工隊
集團於2012年成立「恒基溫暖工程義工隊」,由李家誠主席擔任榮譽主席。義工隊積極參與和支持饒富意義的公益項目,扶助弱勢社群、推廣藝術文化及環保教育,期望透過企業公益活動及鼓勵員工參與義務工作,持續為社區帶來正面的改變。
「恒基溫暖工程義工隊」現時義工人數約200人,每年平均舉辦約20項活動,邀請員工及親友、「恒地會」會員參與義工服務,積極向外推廣企業義工文化。自成立以來,義工隊總服務時數逾55000小時,惠及逾13,000人次,屢獲社會福利署轄下「義工運動」頒發「義務工作嘉許狀金狀」。
疫境同行探訪活動
2021年起,恒基溫暖工程義工隊與慈善機構香港聖公會合辦「疫境同行探訪活動」,透過上門探訪,表達對長者的慰問和支持,同時送上抗疫禮品包,包括口罩、消毒洗手液、水果和有機盆栽,鼓勵長者在疫情下互相扶持,攜手度過逆境。
郊外清潔活動
恒基溫暖工程義工隊深明守護自然環境的重要,定期舉辦郊外清潔活動,到訪不同郊遊熱點清除垃圾,讓員工建立珍愛地球的心態,同時向大眾推廣「山海不留痕」訊息。
愛心送暖活動
集團自2011年起主辦此活動,集合員工及熱心市民,一同走入社區,關懷弱勢社群。在2019年,恒基地產及恒地會的義工,親手編織了合共超過1,300件圍巾及冷帽,送贈給長者及基層家庭。計劃至今已惠及逾74,600百名長者及基層人士。
昔日項目
2005年捐款興建「水立方」
為支持中國主辦2008年奧運會,集團於2005年承諾捐出一億港元,以資助興建其中一座位於北京的奧運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集團對於能夠參與資助這唯一由全球僑胞捐資建設的奧運場館,深感榮幸。場館興建歷時四年,現已成為北京市新地標。
2005年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縣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
集團主席李兆基博士為善不甘後人,其創辦的「溫暖工程」已培訓超過123萬農民及1.1萬名鄉村醫生。自2005年起,「李兆基基金」累計捐款超過4.3億人民幣支持該工程,同時亦獲得恒基地產和煤氣公司的員工擔任義工全力支持。此外,李博士自2010年起,向中華同心溫暖工程項目捐款逾人民幣一億元,分別用在新疆、西藏、四川及甘肅實施通用語言培訓項目、貴州畢節助學項目及武陵山區助學項目等。
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
集團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推廣香港作為奧運協辦城市的宣傳工作。除了捐款贊助2008奧運馬術比賽,成為賽事地產發展支持機構外,集團並推出連串矚目的推廣活動以宣揚奧運精神。
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災後重建
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發生後, 集團主席李兆基博士,慷慨捐出港幣一億元,聯同其家族成員及集團上下捐出之港幣二千萬元,合共港幣一億二千萬元用於賑災。當中港幣八千萬元用於援建在地震中受損嚴重的廣元市中心醫院門診內科綜合大樓。該大樓於 2013 年完成重建,並命名為「李兆基門診內科大樓」。
2009年東亞運動會
集團以鑽石伙伴的合作形式,捐款500萬港元支持國際級體育盛事「2009東亞運動會」,為公眾帶來這體壇大型盛會。
2009年香港「羅浮宮雕塑全接觸 藝術教育展」
集團對支持文化及藝術活動一向不遺餘力,當中包括贊助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之巡迴展覽 ─「觸‧覺─羅浮宮雕塑觸覺展」2009/2010亞洲巡迴展,展出來自羅浮宮「觸覺藝廊」之十八件雕塑複製品,展品的原意是讓視障人士透過觸摸展覽品,得以更直接地欣賞這些藝術作品。
2011年除夕倒數慶祝活動
為進一步奠定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集團贊助了香港首個全港性的除夕倒數慶祝活動。該活動於全港最高的地標建築物─集團旗下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外牆發放璀璨煙火,與市民共同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2014年「自然交響曲」藝術展覽
集團於國際金融中心商場舉辦免費的藝術展覽,以「自然交響曲」為主題,展出十一件裝置於「迎海」的現代藝術雕塑,作品均出自國際及本地藝術家,展覽吸引了逾15,000名公眾人士參觀。
2011-2015年「心之書」贈書計劃
集團與太陽報愛心基金連續五年合辦「心之書」贈書計劃,向品學兼優的基層學生送上新學年全套課本,以減輕其家庭經濟負擔,共有近1,500位來自低收入家庭之學生受惠。
2015年,集團義工隊向公司員工收集了超過700本二手書、簇新的書包及文具,透過「心之書」活動轉贈予基層學生。